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1月21日上午,2018年度良渚遗址管理区文物保护工作会议召开,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蒋卫东,瓶窑镇、良渚街道相关负责人,良渚遗址保护区及水坝遗址涉及的相关村(社区)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。会议通报了2018年度良渚遗址保护区内文物保护补偿结果及2018年度文物保护工作情况,对下一步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。 会议要求,属地镇街和村(社区)要继续围绕良渚遗址保护申遗这个中心,在村(社区)经济发展建...
“这是4号房《青瓷流光》,这里正在举行越窑青瓷精品展。”1月22日,在上虞区上浦镇举行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开园仪式。考古遗址公园依山而建、山林茂密,《青瓷映像》、《青瓷流光》……各种形式的青瓷艺术展示,让游客大饱眼福。 在青瓷展示的4号房,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、越窑青瓷传承人董文海的作品陈列其中。董文海告诉记者,越窑青瓷历史悠久,凤凰山窑址群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禁山窑址荣获2014...
“阳和启蛰,品物皆春。”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而美好的节日。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己亥年春节,故宫博物院特举办春节大展“贺岁迎祥——紫禁城里过大年”,为观众呈现一个充满年味的紫禁城。作为该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宫里过大年”数字沉浸体验展将于2019年1月23日在乾清宫东庑正式拉开帷幕。沉浸体验展融汇了故宫历史及院藏文物中蕴藏的过年元素,运用数字投影、虚拟影像、互动捕捉等方式形成春节文化与人的互动...
宋代的石刻以其精美典雅、纹饰丰富、生活气息浓厚而著称于世。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放空间举办的“宋代石刻艺术”展览是该博物馆的重要专题陈列,旨在通过内容丰富的石刻精品,向观众展示两宋时期的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生活和丧葬习俗以及匠心独运的宋代石刻艺术。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30尊浮雕画像,汇集了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,多数属首次展出。 青龙石刻青龙石刻 二侍填香石...
台北故宫博物院新年在北部院区推出了“看画·读画——历代名迹选萃”展览,展出了历代名家的数十件书画作品。 中国绘画的发展就如一部精彩的交响乐章,借着人物、花鸟、山水等画科中的典范风格,组成几项重要主题,并在历史脉络中加以变奏。 宋人绘《宋哲宗坐像》轴 明人绘《明熹宗坐像》轴 人物画的典范在六朝至唐代(222—907)间,经由顾恺之与吴道子等人逐步奠定。山水...
2019年1月12日,第五届中国起源地文化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会议厅成功举办。本届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“探寻中华起源,增强文化自信”为宗旨,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指南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强国战略。作为我国重要起源地文化学术对话平台,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领域重要的产学研交流平台,本次论坛由中国文联文艺艺术中心、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、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...
1月23日,中国26家文博单位以“车尘马迹——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”为主题,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300件(套)精选文物,重现了古丝绸之路上由道路、绿洲和商业城邦组成的交通网络。 23日,甘肃省博物馆内,22岁的吉林大学学生许得锋一边观看着十六国时期万石木仓印、唐代三彩骆驼、胡商牵驼画像,一边听着来自蒙古族最为传统的游牧民歌,已全然陶醉其间。他说,“用‘音乐演奏+实物展示’的方式来串讲中国历史,...
记者从1月22日举行的“体验考古·感受文明”2018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,2018年,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深入开展大遗址项目12项,课题性考古10项,抢救性发掘4项,各类基本建设考古项目273项。其中,考古调查近194.5平方千米,考古勘探2189.7万平方米,发掘遗址61700平方米,古墓葬3095座,出土大量文物。 大遗址考古项目中,杨官寨遗址、石峁遗址、秦咸阳城遗址、秦汉栎...
一双巧手,将块块粗简的布匹变成精美的艺术品。记者21日走进武汉民间艺术家刘浩芳家中,探访丝绫堆绣技法的制作。 丝绫堆绣技艺历史悠久,一千多年前,在我国的荆楚一带就有了这种工艺的雏形。它是在织物的基础上,采用浮雕、编织、刺绣、缝缀、堆贴、抽丝等多种工艺制作 今年73岁的刘浩芳是在退休之后才开始研习丝绫堆绣工艺。近15年以来,她平均每天坚持3个多小时提升技法、精细工艺,将丝绫堆绣技艺练到炉...
北京故宫举办“贺岁迎祥——紫禁城里过大年”活动,内容丰富吸引游客。图为1月23日午后,游客登临午门参观展览。 图为1月23日,午门展览大厅中展出的故宫紫禁城迎新御膳器皿 门展览大厅中展出的清乾隆二年、六年、六十年,以及嘉庆元年皇帝开年吉语的复制品。 午门展览大厅中展出的清乾隆帝御笔《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诗稿》 午门展览大厅中展出的...
收藏着英国、日本、意大利等世界各国1300多辆古董自行车的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近日在兰州开馆。该馆馆长柴林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,历时40多年收藏了自1755年至1975年20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生产的“限量版”珍奇自行车,即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。 自行车是人类交通史上划时代的发明之一,也是工业文明的重要象征,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。自行车传入中国已有150年历史,作为举世公认的“自行...
学界普遍认为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三本手抄本《古兰经》之一的青海撒拉族手抄本《古兰经》,23日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首次公开展览,泛黄页面见证着古丝绸之路人口迁徙史。 本次展览系青海循化官方“一睹世界珍品·品味多彩循化”文化旅游活动重头戏。 据了解,该部《古兰经》共三十卷867页,分上、下两函,重达12.79公斤,函封为犀牛皮,并印有精美图案,书写笔锋流畅,字体近似阿拉伯书法中的...
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、明初京师之所在,一度是全国性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,不少开国功臣、皇亲贵胄和文人士子在这里终老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,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许多宋代名门望族、明代王公贵族及开国功臣的家族墓葬,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玉器,从日常用器、妇女饰物,到陈设摆件、吉钱压胜,造型精美,用途多样。这些随葬器物材质高贵,工艺精巧,造型别致,样式多变,从碗盘到杯盏,从金簪到玉带,无...
1月18日,陕西历史博物馆召开了2019年宣传工作会议暨2018年度宣传工作表彰大会,馆领导、各部门负责人、外宣工作人员及各界媒体代表近70人参加会议。会议由陕历博党委副书记、副馆长王炜林主持。 陕历博党委书记、馆长强跃向一直以来为陕历博做了大量工作的媒体代表表达了谢意。他提出,宣传工作是博物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2018年陕历博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在座媒体朋友的支持与帮助。同时他表示...
1月18日,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公益文化讲座“历博讲坛”第51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讲,甘肃省博物馆馆长、研究员贾建威为大家讲述了《甘肃彩陶》,此次讲座也是“与华相宜——彩陶与早期中国”特展系列讲座的第六讲。讲座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王炜林主持,陕历博业务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、社会人士近400位听众聆听了讲座。 甘肃彩陶源远流长,序列完整,是史前先民创造历史、开拓西北和探索华夏文明起源与传播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